从仙桃一中的课桌旁,我一路走到了这三尺讲台前,这段旅程承载着太多心头的思绪,此刻终于能缓缓道出。求学时,我便常常沉浸在思绪中:若有一天成为教师,定要和学生如友相伴,不只紧盯分数,更要洞察他们的喜怒哀乐。
如今真正站上讲台,我发觉理想一半已成真,另一半却在实践中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确实常与学生促膝谈心,谁的情绪低落、谁面临琐碎困扰,我都想多一分关怀;但我也深知,单纯做朋友不足够,必须坚守教育的规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因为育人不仅是温暖心灵,更需将知识讲透,引导他们成人成才。
从“听课者”蜕变为“讲课者”,最困扰我的莫过于如何将知识清晰传递。有时我以为浅显的要点,学生却一脸迷茫,我便焦急思索:如何让他们真正领悟?为此,我不断探索方法:反复观摩优秀教师的授课录像,学习将复杂内容化为趣味表达;常常请教办公室前辈,在备课中反复修改教案,甚至邀请同事扮演“学生”模拟教学,请他们提出改进建议;如今,我更融入多媒体课件和教育APP,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课堂生动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回想在仙桃一中的求学岁月,学校和老师早已在我心底播下教育的种子。那时的班级里,同学们各有所长——有人解题精湛,有人挥洒画笔,有人组织能力出众——这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有独特闪光点,不可用单一标尺衡量所有人。一中的学习氛围包容而严谨,老师们的责任与热忱深深感染了我。因此,今天的课堂里,我也力求营造同样的环境: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不怕犯错,安心成长。
如今重返一中执教,回顾这段旅程,我最庆幸的是悟出了教育的本质: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心灵的引导;不是僵化的要求,而是智慧的启发。未来,我怀揣着小小目标:深入研究教材,更新教学方法,让每堂课既有趣味又富实效;更期盼学生走出课堂时,能带着收获,真正爱上学习。
仙桃一中教会我的那些事——重视全面发展、永葆教育热忱——我将继续传递下去。毕竟,这份源自青春的教育梦想,此刻才正开始绽放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