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高考捷报频传的盛夏,仙桃一中高三(5)班以一份超预期的成绩单,向学校、家长和社会交出了令人振奋的答卷。
6月25日早晨,班主任胡利杰老师的手机屏幕始终亮着,一条条报喜信息带着青春的雀跃涌来:“老师,我考了564分!”“老师我过本科线了!”“老师,我超常发挥啦!”……这些消息的背后,是一个“平行班”创造的奇迹——这个学生进校时基础普遍薄弱的班级,在高考中全员成绩大幅提升,王紫洋、刘静怡等多名同学更是实现全市排名跃升2000名以上,成功叩开重本大门,真正诠释了“低进高出”的教育理念。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全班学子的奋力拼搏,是各科教师的协同付出,更离不开“掌舵人”胡利杰老师的悉心领航。拥有15年班主任经验的他,将育人智慧凝练为三个关键词——管理、育人、陪伴。
有温度的管理:让规则生长于共识
高一分班初见时,胡老师并没有急于拿出预设的“班规”,而是带着学生一起讨论:“我们想要一个怎样的班级?需要怎样的规则守护它?”从课堂纪律到自习秩序,从仪容仪表到互助规范,每一条约定都源于集体共识。最终形成的奖惩制度,不再是冰冷的约束,而成了全班共同守护的“班级契约”。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是他的管理准则。除常规班委外,班级被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设各科小组长,既让学生在互助中夯实知识,更在管理中培养责任感。正如王紫洋同学所说:“三年里学会的责任、担当与坚韧,是胡老师带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比成绩更恒久!”
有智慧的育人:用脚手架托举成长
“分组不是分等级,是搭共同攀登的脚手架。”这是胡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根据多次大考成绩,将学生划分为四个梯队,再按“异质混编、动态升降”原则组建学习小组,每组既有“领头羊”带节奏,也有“潜力股”追进度。组内轮流讲题、互助答疑的氛围,让“比学赶超”成了班级常态。
成绩平平的别世浩同学,就是这种氛围的受益者。胡老师发现他对物理的兴趣后,课余手把手辅导,课堂上刻意提问,慢慢点燃了他的潜能。从“跟不上”到“带头讲题”,别世浩同学的逆袭,正是“细心发现、耐心等待、真心欣赏”这“三心”教育的生动注脚。
有韧性的陪伴:以真心点燃信念
“说不定你人生中最好的一次成绩,就在高考呢?”这句话,成了余雪莲同学冲刺阶段的“强心剂”。这位高三历次考试都未过一本线的女孩,在胡老师的反复鼓励下咬牙坚持,最终高考超常发挥,圆梦重本。
刘静怡同学也曾陷入低谷。接连失利让她逃避课堂,甚至想放弃。一次月考后,胡老师对她说:“不要总盯着远方,先走稳脚下每一步,老师相信你。”这句话成了转折点,她开始专注每日进步,最终以562分的成绩实现蜕变。
“他的严格藏着责任,关爱发自真心,智慧点亮前路。”学生的评价,道出了胡老师的育人初心。如今,送走又一届毕业生的他,已转身迎接新的面孔。在他看来,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成就”。正如他常说的:“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着学生像春天的花,在属于自己的时节,绽放独有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