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至14日,仙桃一中七年级全体师生远赴宜昌,开展“访世纪工程,览巴楚风情”研学游活动。
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奕等校领导的挥手送别下,满载七年级师生的旅游大巴缓缓驶出校门,研学之旅正式拉开帷幕。
抵达宜昌后,同学们入驻宜昌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校方为同学们安排了营房,配备了随行教官,准备了丰盛的自助午餐。
在年级主任汪政云的组织下,师生们在青校研学营地举行了出征仪式,副主任黄兆田发表动员讲话。
带上憧憬与想象,跟随他们的脚步,让我们一起向快乐出发吧!
屈原故里谒屈子,师生们或驻足品读字画,或凝思追溯,了解历史名人的生活背景、成长轨迹、文学作品和精神节气,感受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
在这里,同学们观看民俗表演,参与具有端午特色的包粽子课程,提高动手能力与传承文化完美结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纯粹的赤子之心,浩然长存,值得我们永远去学习,去传承!
在三峡工程博物馆,同学们感受“大国重器”三峡工程的魅力。
好奇水电研学中心是中小学生的科普乐园,“一滴水的旅行”“一度电的旅行”“长江水怎么过大坝”“爬楼梯的船和坐电梯的船”“中华鲟的朋友圈”“能源魔法墙”……同学们在这里化身“小小工程师”,探索水电的奥秘。
参与制作水能发电模型和定江石模型,了解了三峡地区地貌特点、水能发电原理、船舶越坝方式等知识。
步入三峡截流纪念园,一块单边长达2.5米、重达23吨四面体截流石巍然矗立,似乎在述说着它的同伴们止浪绝川的丰功伟绩,吸引同学们纷纷上前合影留念。
来到大坝观景台,视野豁然开朗,雄伟的三峡大坝全貌呈现在师生们面前,随行导师给同学们讲解了大坝的朝向,地貌特点,水文习性等知识,也使同学们了解了三峡大坝建造的背景、历程和重大作用。
长江三峡,正是和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的中国地标。
三峡大坝,我来了!
奔腾雄壮的绝美三峡,让格局更强大;超级工程的极致震撼,让精神更强大;悠久传承的三峡文化,让智慧更强大!
巍然耸立的三峡大坝如巨龙横江,和沿岸的群山相连,十分的壮观。
晚上,在营地大礼堂,海亮研学游总部的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场如何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专题讲座。
整个行程,天气阴晴变幻,徒步路程约16公里。七年级的同学们游性不减,学趣不退,时而倾听讲解,时而驻足远眺,遇到外地以及外国友人,也热情礼貌地打招呼,体现了学子们的良好素质。
“这次研学之行,我们不仅增长了见识,还学到了好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中华民族真了不起!”同学们有感而发!
七年级(12)班彭珺泽同学还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文采斐然的研学作文。
我是一滴快乐的水
仙桃一中七(12)班 彭珺泽
我是一滴水,一滴杪春的快乐的水。在轻柔的清风中,随着阳光串成的滑梯,缓缓而落。
中午,隧道错综,绿色错落有致地晕染在丘陵中。春风徐徐,万千绿叶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我降落在蓝色的雨衣帽上,穿越三峡风土人情……
仰望高空,眼神如同被磁铁吸住,定在一块石板上刻着的屈原祠上。
登顶,屈原的青铜雕像屹立在大殿的中央,老师的话将我吸引,“这里不同于其他神仙辅助的庙堂,不供奉香火,是因为屈原,是最早以兰花和美人自喻的人……”看着低头沉思神情深邃的屈子,我更加崇敬。
我滚落下雨衣,随着众雨水汇入长江之中,重重叠叠蹒跚走过万千步,在江中的波涛中起起伏伏,穿过一道道大桥,仰望着桥上来往的行人,忽然撞上了一道石壁。
那就是三峡大坝,它是长江的枢纽,是湖北省乃至中国的骄傲!我闭上双眼,顺着江水继续随波逐流。一座轮船经过,我趴在船底,顺着升船机一路向上,到达顶端。
笛声悠悠,船随着开了,我亲吻着这染夕阳余晖的江面,晚风习习,波光粼粼,在橙色中泛起微青。回头再见大坝,雄伟壮观依旧,。
初升的日光将我唤醒,我又化作一滴水,坐在叶片上,晨风将我晃动,跃入长江,随着漂向远方,漂向辽阔的海洋,一路上碧波万顷……
(指导老师:张勇军)
本次研学活动,同学们在行走中习礼、养德、学知、践行,在体验中激活文化基因,树立文化自信,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挑战自我、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激发了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